


走进美丽校园,聆听国学经典,感受书香文化。昨前两天,由市教育局和省、市多家媒体组成的“教育环温行”新闻采风团走访了温州经开区及文成县的7所学校、1所幼儿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座谈、与校长共话教育改革先进经验。
“教育环温行”活动由市教育局主办,自2013年10月份启动至今已举办六期,足迹遍布各个县(市、区),成为我市各学校展示办学特色的窗口。
书香校园巧设计
走访中,记者发现打造“书香校园”是各学校的共同主题。在经开区的沙城一小,一个名为“抱报窝”的读报室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读报室内,七八个孩子围坐在两张方桌旁,从中国教育报、温州日报、报刊文摘、新一周等报刊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报纸阅读,看到有意思的主题,就拿剪刀剪下来,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剪报册上。
四年级的项同学每周都会抽空来“抱报窝”坐坐,在他的剪报册里,有温州“非遗”、家风家训等内容。“我觉得读报挺好的,既能了解国家大事,又能培养阅读能力。”
沙城一小校长陈晓华说,读报这一传统,在学校已保留了10多年了。学校在三四年级开设了读报课,让孩子在家在校随时读报,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孩子们还会按主题进行剪报并装订成册,在每学期末参与评比,优秀作品还将被挂上剪报墙。
而沙城三小、滨海中学和文成振中学校,同样围绕着“书香校园”在细节上做文章。漫步教学楼和广场,一个个用心装扮的走廊小书吧会在不经意间闯入你的视线。孩子们只需席地而坐,便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值得一提的是,文成振中学校更是将楼道书吧的建设纳入生态校园规划,让走廊门厅成书海。
传统文化重传承
千人诵读国学经典、学生集体感受启蒙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是各校德育建设的亮点。
在文成县实验小学的操场上翰墨飘香,学生们身着汉服,齐声诵读《木兰辞》、《满江红》,挥毫书写大字,把采风团和赶来参观的家长都震住了。校长夏建斌说,该校历来重视书法教育,早在1991年就开设了书法课程,配备专职教师,于1998年被列入浙江省书法教育实验基地。20多年来,学校组建书法兴趣小组、制作书法教学课件,通过评比、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养成每天练习书法的习惯,在校园内营造了全民书法的氛围。
更让夏建斌更津津乐道的是每年春节前夕,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社区摆摊设点,提笔给居民们书写对联。“看着孩子们的墨宝被抢空,我们老师的心里也是说不出的喜悦。”
滨海学校的国学教育、天河中学的南拳课程、文成实验二小的民乐社团,也赢得了采风团一行一致“点赞”。持之以恒地坚持,不但让孩子们受到文脉的滋养,各有一技伴身,也打造了一校一特色的鲜明风格。
校本课程频创新
温州话入门、跆拳道、蹴球,这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便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开发的。
走进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民族学校,就被那“咔咔”的竹竿敲击声所吸引。学生们伴随着优美而有节奏的音乐,在竹竿的开合间舞动身姿。
竹竿舞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也是西坑畲族镇民族学校一门特色的校本课程。坐落于西坑镇西坑村的该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79名在校生中有148人是畲族学生。
“为了让孩子们接触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利用自身优势把畲族文化引进校园,开设竹竿舞课程,邀请民间艺人给老师们做指导,让文化的传承原汁原味。”校长郑新斌介绍说。
而在85%以上都是新居民子女的沙城三小,一门以温州话入门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同样引发了记者的关注。这本由中学高级老师黄瑞华主编的书,不仅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三小学子学习温州话、融入第二故乡的工具,同时还受到本地人的欢迎,在各新华书店都卖断了货。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