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同时,北京长城华冠作为首家非整车制造业的企业拿到了国内第三张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如此一抑一扬,在业界看来,此举是国家提早预防汽车业产能过剩,有利于引导更多优势资源及时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短期看,汽车整体产能并无严重过剩迹象,但存在结构性过剩。且如果任由车企扩大产能,传统燃油汽车2022年左右将出现产能过剩。”中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 早在今年初,发改委已提及中国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据发改委统计,2015年,37家主要汽车企业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为81%,商用车产能利用率为52%。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引起了发改委的警惕。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表示:“2015年末,中国已经形成汽车整车产能3122万辆,在建产能超过600万辆,超过了目前可以预见的汽车消费增长。”更令发改委担心的是资本冲动下的造车热,一旦更多资本投向汽车业,中国汽车业可能步钢铁业后尘,很快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因此,在崔东树看来,“2022年左右,传统燃油汽车将进入产销量峰值停滞期。国家提早预防产能过剩,有利于引导更多优势资源及时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推动中国自主车企的快速发展。” 令业界欣喜的是,在国家严控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审批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审批的大门越开越大。10月10日,北京长城华冠拿到第三张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的消息传出后,公司董事长陆群向上海证券报确认:“公司确实收到批复。”这是首家非整车制造业的企业拿到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长城华冠高管表示,作为首家拿到这一资格的新三板上市公司,这将大幅拓展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空间。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前途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核准的批复》,长城华冠旗下前途汽车有限公司的这个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总投资201815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103006万元,申请银行贷款98809万元。 与前两家拿到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的企业不同,长城华冠只是一家汽车设计公司,之所以能第三家拿到准生证,其对外的表述是“准备充足”。此前,长城华冠称,根据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以严谨的态度逐项落实各项申报准备工作。 不过,即使拿到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长城华冠未来的经营压力并不小。今年上半年,长城华冠营业收入2039.19万元,同比下降23.13%;利润净亏损3811.677万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增加。长城华冠高管称,亏损增长,主要因为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业务正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本期费用大幅增加。据悉,2017年底前公司首款纯电动乘用车——前途K50将上市。 【相关阅读】 新能源汽车:资本“高烧” 补贴“降温” 进入9月,新能源汽车概念再度火了起来。家电巨头格力电器宣布收购珠海银隆进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后,复牌以来连续多个交易日涨停,9月6日更是在开市不足1小时成交70亿元,充分反映了资本对新能源汽车的热度。而对比资本市场的高歌猛进,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管理思路已有趋于调整的迹象,以往靠政策推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走上市场驱动之路。 工信部官员: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简单与电池目录挂钩 9月5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孟祥峰博士表示,新能源企业和产品准入规则,从工信部44号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和电池目录没有关系。另外,财政部目前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会对动力电池企业和产品提出一些要求,但不会简单地与电池目录挂钩。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转向市场化 推动行业优胜劣汰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也看到了补贴的后遗症:“长期补贴容易使企业患上政策依赖症,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也曾指出,现有的新能源车补贴体系不仅导致许多本不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为了补贴而强行上马,还导致市场驱动力不足,不利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竞争。 电池管理系统标准将出台 新能源车准入趋严 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表示:“国家已经组织制定了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标准,并且电动客车安全条件即将发布实施。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动力电池的编码、规格尺寸等标准正在编制、修订,并且也要尽快出台。与此同时,正在组织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规则,拟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要求,提高性能和安全的要求。” 新能源车扶持政策或调整 重视技术研发 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2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多位专家在论坛上表示,去年以来在国家多种政策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政策驱动型市场的不可持续性已经开始显现。财政补贴政策近期将有所调整,未来财政补贴政策将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提高。 新能源汽车酿新政:碳配额交易替代补贴 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请相关部委、企业、行业协会等研究提出意见,并于8月25日之前反馈书面意见。 【机构研究】 中泰证券:多重因素共振,助涨新能源汽车板块 【个股解析】 新能源汽车11只相关概念股价值解析 |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