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创造出海新机遇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安道昌认为,在国家一带一路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引擎推动下,小微科创企业也迎来契机。目前,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的56个经贸合作区,带动了近1300多家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累计投资18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10亿美元税收。具有创新能力的上海科创企业,正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和贡献者。
上海科创企业出海新机遇 一带一路寻找创业新投资
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勤通过实例与政策分析,解析了上海市政府在鼓励上海科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想法。他表示上海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同时上海的科创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源供需、科技研发和产业链等方面存在互补性,并且具有很大合作潜能。
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紫竹高新区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骆山鹰告诉记者,紫竹高新区拥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优秀的成熟企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区的集聚,让紫竹高新区也成为了上海科创企业孵化的沃土。目前,紫竹创投有超过40%的在孵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海外业务拓展,国际化团队累计融资已达10亿人民币。
“走出去”是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条路如今,在国内创业已是红海一片,创业者、投资人都在寻找新的大陆和蓝海,投资机构也在积极布局海外投资市场,收割海外市场的红利。科投集团战新项目部总经理鞠铭提醒,出海投资和企业走出去,应重点关注中国有产业链优势的行业,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此外,依靠对消费痛点的捕捉,人口红利的把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完成了近乎完美的上半场。随着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变,中国也正式进入互联网下半场,相比国内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在积累了国内发展经验之后,开始寻求更宽广的舞台,“走出去”成为了企业的第二条路。截至去年年底,互联网“走出去”的企业数量已超过6000家。
触乐信息创始人王佳梁认为,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依旧不均衡,这将给创业企业更多的机会重新入场。所以创业企业面对国外的环境要敢于创新、不卑不亢,同时也要甘于寂寞,可能走出去会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但是作为科技企业要能沉住气,做出真正的技术创新。
作为创业孵化器,起点创业营总经理陈蕙也表示赞同,他们此前曾帮助一个大学生APP平台到瑞士参加比赛,已验证商业模式是否可以在海外生根发芽。虽然比赛中创业项目会收到各种质疑和挑战,但孵化器愿意和创新创业企业一起走出国门进行更多的尝试。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上海招商动态版块